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静主任在2020年上海市学会内分泌分会肥胖学组及高尿酸血症学组联合年会上进行了“肥胖患者体内脂肪分布变化”为主题的讲课,教你如何“客观、有理有据”地说出“你好胖!”
快看看你有肥胖症吗?
肥胖症是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调查显示,我国总体肥胖患病率14%;其中男性肥胖患病率14%、女性肥胖患病率14.1%;男性腹型肥胖30.7%、女性腹型肥胖32.4%。且北方多于南方。
不得不说,这一调查数据扎心了。
显然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女性肚子比男性更容易长胖。
胖就算了,它还会带来很多危害!
一胖毁所有啊!
被吓到了吗?“肚子上有肉算胖吗?”先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胖不胖!
▲ 体脂百分比(BF%)
这是诊断肥胖症的金标准。其优点在于能够区分肌肉和脂肪,发现“隐形肥胖”。但是,需要用机器测量是其最大的缺点。
如果你有机器测量的话,得到下面的结果说明是肥胖:男性BF%≥25%、女性BF%≥30%。
▲ 腰臀比(WHR)
优点是其能反映体脂分布,发现“中心性肥胖”。缺点在于容易出现测量误差。
下面情况说明是肥胖: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
▲ 体质指数(BMI)
这是我们平常最常用的。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
BMI≥24kg/m2表明超重。BMI≥28kg/m2表明肥胖。
▲ 肥胖度(OBD)
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
超过标准体质量的20%为肥胖。
你是“坏胖子”还是“真瘦子”
1835年就有人提出要量化肥胖,于是提出BMI概念。1947年Vague首次提出不同肥胖类型。19世纪80年代,学者初步提出“脂肪分布”概念。直到1998年医生们才重点关注代谢综合征和中心性肥胖。
全身脂肪组织通常分为皮下脂肪组织(>80%)和内脏脂肪组织(男:<20%,女:<10%),其中内脏脂肪组织又分为胸腔内脂肪组织和腹盆腔内脂肪组织。
所以,并不是说脂肪多就是坏事。身体不同部位脂肪含量是不同的,长在正确的地方就不是“坏胖子”。
那是不是BMI正常的人,脂肪含量就是正常的呢?
非也。
中国的一项研究纳入690人(男性305人,女性385人),通过MRI测量腹部内脏脂肪(VAVA≥100cm2诊断为腹型肥胖)。
研究结果表明,BMI<25kg/m2的人群中,男性中有17%、女性中有12%表现为腹型肥胖。
这表明,不是所有的瘦子都是“真瘦子”。
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体脂?
首先,体脂有如下分类:

体脂的测量方法也有很多种,下图标红色的是常用的测量方法。

▲ 人体测量估算法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估算体脂,适用于大范围的体脂调查研究,但因不能准确评价体脂分布及腹部内脏脂肪,故精确性较差。
▲ 生物电阻抗法
可以测身体8种成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内总水分、体脂肪、体蛋白、肌肉、瘦体重、矿物质等。
该方法简便易操作、结果全面、患者无痛苦、易接受,但无法区分细胞内与细胞外脂肪。
▲ 超声波法
优点是细胞内、外脂肪均可测量,还可用于胰腺脂肪评估。超声波法是筛查脂肪肝的首选方法:敏感度为60%-94%,特异度为84%-95%。
▲ CT法
CT测量脂肪面积是最准确的评价脂肪区域性分布的方法之一,其能较好地评价腹型肥胖。定量CT法可对细胞内外脂肪进行定量评估,细胞外准确性高、细胞内准确性有限。CT对纵隔、大腿脂肪组织面积测量可重复性较高。
▲ 磁共振脂肪测量技术
该方法优点是无辐射、可进行全身评估。细胞内、外脂肪量化评估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但费用高、操作专业性强。

常用的体脂测量方法总结
专家简介:麻静 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徒手处理生肉? 手有伤口或倒刺要小心
- 下一篇:没有了